前言:链表由于其本身的灵活性,很能考察程序员的编程功底,在面试中被问到链表相关的知识的概率很高,所以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汇总,下面的内容非原创,而是自己在复习链表的过程中从别处摘抄而来,若想查看原文内容,可以看文章末尾的链接。
下面是本文所要用到的链表节点的定义:
struct Node{
int data;
Node* next;
};
1、在O(1)时间删除链表节点
题目描述:给定链表的头指针和一个节点指针,在O(1)时间删除该节点。[Google面试题]
分析:本题与《编程之美》上的从无头单链表中删除节点
类似。主要思想都是狸猫换太子
,即用下一个节点数据覆盖要删除的节点,然后删除下一个节点。但是如果节点是尾节点时,该方法就行不通了。
代码如下:
//O(1)时间删除链表节点,从无头单链表中删除节点
void deleteRandomNode(Node *cur)
{
assert(cur != NULL);
assert(cur->next != NULL); //不能是尾节点
Node* pNext = cur->next;
cur->data = pNext->data;
cur->next = pNext->next;
delete pNext;
}
2、单链表的转置
题目描述:输入一个单向链表,输出逆序反转后的链表。
分析:链表的转置是一个很常见、很基础的数据结构题了,非递归的算法很简单,用三个临时指针 pre、head、next 在链表上循环一遍即可。递归算法也是比较简单的,但是如果思路不清晰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写不出来吧。
循环版本
和递归版本
的链表转置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|
|
3、求链表倒数第k个节点
题目描述:输入一个单向链表,输出该链表中倒数第k个节点,链表的倒数第0个节点为链表的尾指针。
分析:设置两个指针 p1、p2,首先 p1 和 p2 都指向 head,然后 p2 向前走 k 步,这样 p1 和 p2 之间就间隔 k 个节点,最后 p1 和 p2 同时向前移动,直至 p2 走到链表末尾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|
|
4、求链表的中间节点
题目描述:求链表的中间节点,如果链表的长度为偶数,返回中间两个节点的任意一个,若为奇数,则返回中间节点。
分析:此题的解决思路和第3题「求链表的倒数第 k 个节点」很相似。可以先求链表的长度,然后计算出中间节点所在链表顺序的位置。但是如果要求只能扫描一遍链表,如何解决呢?最高效的解法和第3题一样,通过两个指针来完成。用两个指针从链表头节点开始,一个指针每次向后移动两步,一个每次移动一步,直到快指针移到到尾节点,那么慢指针即是所求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|
|
5、判断单链表是否存在环
题目描述:输入一个单向链表,判断链表是否有环?
分析:通过两个指针,分别从链表的头节点出发,一个每次向后移动一步,另一个移动两步,两个指针移动速度不一样,如果存在环,那么两个指针一定会在环里相遇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|
|
6、找到环的入口点
题目描述:输入一个单向链表,判断链表是否有环。如果链表存在环,如何找到环的入口点?
解题思路:由上题可知,按照 p2 每次两步,p1 每次一步的方式走,发现 p2 和 p1 重合,确定了单向链表有环路了。接下来,让p2回到链表的头部,重新走,每次步长不是走2了,而是走1,那么当 p1 和 p2 再次相遇的时候,就是环路的入口了。
为什么?:假定起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为 a,p1 和 p2 的相交点M与环入口点的距离为b,环路的周长为L,当 p1 和 p2 第一次相遇的时候,假定 p1 走了 n 步。那么有:
p1走的路径:a+b = n
;
p2走的路径: a+b+k*L = 2*n
; p2 比 p1 多走了k圈环路,总路程是p1的2倍;
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 k*L=a+b=n
显然,如果从相遇点M开始,p1 再走 n 步的话,还可以再回到相遇点,同时p2从头开始走的话,经过n步,也会达到相遇点M。
显然在这个步骤当中 p1 和 p2 只有前 a 步走的路径不同,所以当 p1 和 p2 再次重合的时候,必然是在链表的环路入口点上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|
|
7、编程判断两个链表是否相交
题目描述:给出两个单向链表的头指针(如下图所示):
比如h1、h2,判断这两个链表是否相交。这里为了简化问题,我们假设两个链表均不带环。
解题思路:
- 直接循环判断第一个链表的每个节点是否在第二个链表中。但,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(Length(h1) * Length(h2))。显然,我们得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,至少不能是O(N2)的复杂度。
- 针对第一个链表直接构造hash表,然后查询hash表,判断第二个链表的每个节点是否在hash表出现,如果所有的第二个链表的节点都能在hash表中找到,即说明第二个链表与第一个链表有相同的节点。时间复杂度为为线性:O(Length(h1) + Length(h2)),同时为了存储第一个链表的所有节点,空间复杂度为O(Length(h1))。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呢,既能够以线性时间复杂度解决问题,又能减少存储空间?
- 转换为环的问题。把第二个链表接在第一个链表后面,如果得到的链表有环,则说明两个链表相交。如何判断有环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过了,但这里有更简单的方法。因为如果有环,则第二个链表的表头一定也在环上,即第二个链表会构成一个循环链表,我们只需要遍历第二个链表,看是否会回到起始点就可以判断出来。这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,空间是常熟。
- 进一步考虑“如果两个没有环的链表相交于某一节点,那么在这个节点之后的所有节点都是两个链表共有的”这个特点,我们可以知道,如果它们相交,则最后一个节点一定是共有的。而我们很容易能得到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,所以这成了我们简化解法的一个主要突破口。那么,我们只要判断两个链表的尾指针是否相等。相等,则链表相交;否则,链表不相交。 所以,先遍历第一个链表,记住最后一个节点。然后遍历第二个链表,到最后一个节点时和第一个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做比较,如果相同,则相交,否则,不相交。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时间复杂度,它为O((Length(h1) + Length(h2)),而且只用了一个额外的指针来存储最后一个节点。这个方法时间复杂度为线性O(N),空间复杂度为O(1),显然比解法三更胜一筹。
解法的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|
|
8、 扩展:链表有环,如何判断相交
题目描述:上面的问题都是针对链表无环的,那么如果现在,链表是有环的呢?上面的方法还同样有效么?
分析:如果有环且两个链表相交,则两个链表都有共同一个环,即环上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存在于两个链表上。因此,就可以判断一链表上俩指针相遇的那个节点,在不在另一条链表上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|
|
9、扩展:两链表相交的第一个公共节点
题目描述:如果两个无环单链表相交,怎么求出他们相交的第一个节点呢?
分析:采用对齐的思想。计算两个链表的长度 L1 , L2,分别用两个指针 p1 , p2 指向两个链表的头,然后将较长链表的 p1(假设为 p1)向后移动L2 - L1个节点,然后再同时向后移动p1 , p2,直到 p1 = p2。相遇的点就是相交的第一个节点。
代码如下: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|
|
原文链接,请戳这里。